各學院團委、各社會實踐團隊:
根據我校《關于開展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及評選工作》的通知,經各學院推薦申報、實踐團隊風采展示、校外專家綜合評定,評選出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4個、優秀團隊16支、優秀指導老師32人、優秀調研報告43篇、優秀專項活動2項與優秀個人56人,具體名單見附件。
請各組織認真核對獲獎名單,如有疑問,請于公示期內反饋。
公示期:2025年10月30日—11月06日
公示聯系人和電話:韓老師(團委) 0551—62158160
張博涵(青志聯)
附件: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評選名單
共青團合肥大學委員會
2025年10月29日
附件1:
合肥大學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優秀組織獎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經濟學院
教育學院
外國語學院
文化與旅游學院
附件2:
合肥大學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
活動優秀團隊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序號 | 單位 | 團隊名稱 |
1 | 設計學院 | “非遺煥新筑農夢”實踐團隊 |
2 | 校團委 | “合心童繪,七彩盛夏”志愿服務隊 |
3 | 青年志愿者聯合會 | “童夢護航 關愛領航”實踐團隊 |
4 | 文化與旅游學院 | “青春織夢·五色繪彩”實踐團隊 |
5 | 研究生院 | “合研星光”志愿隊 |
6 |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大學生紅十字會 | 共鐫曙光隊 |
7 | 教育學院 | “薪火傳鄉韻,師苑‘育’童心”社會實踐團隊 |
8 | 智能建造與交通工程學院 | “墨染橋隧,繪筑鄉韻”實踐團 |
9 | 外國語學院 | “合語筑夢”青年隊 |
10 | 校團委 | 冶父“青”山起,梁崗“振”當時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 |
11 | 生命健康與環境工程學院 | “徽風童語·暖憶池州”調研團 |
12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筑夢鄉村路,‘涇’彩志愿行”志愿服務隊 |
13 | 文化與旅游學院 | “青春柏墊行,文旅繪新景”實踐團隊 |
14 | 經濟學院 | “合啟淮章”志愿服務隊 |
15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星火銘魂,赤韻流芳”實踐團隊 |
16 | 先進制造工程學院 | “青春耕耘鄉村,共筑振興夢”實踐團隊 |
附件3:
合肥大學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優秀指導老師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李娜、王艷、吳嫻、高燕、褚俊雷、王能引、白杉、徐曉玲、沈丹丹、鐘倫鎖、許曉峰、李雯雯、李金霞、秦蕊、葛玉榮、苗冰濤、武奎、楊林、熊霖、李妍妍、李影、韓鈺、陳文靜、張正華、陶德強、章云冉、童廣路、張弦樂、魏亞、竇思佳、張惠琳、黃瑩瑩
附件4:
合肥大學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優秀調研報告名單
一等獎 | |||
序號 | 作者 | 指導老師 | |
1 | 鄉村振興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農村居民健康意識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安徽泗縣為例 | 劉珊靈、吳亞、李曉妍 | 李妍妍、苗冰濤、武奎 |
2 | 合肥市肥西縣高店鎮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情況調研 | 王譽瑾、蘇耀文、韋娜、趙玉 | 張正華 |
3 | 冶父“青”風起,梁崗“振”當時——基于新媒體視角下的產業融合經濟發展新模式調研 | 孔盼盼、汪胤欣、韓玉如、余婷 | 李雯雯 |
二等獎 | |||
序號 | 調研報告名稱 | 作者 | 指導老師 |
1 | 銀色經濟賦能社區基層治理:困境與創新路徑——以潁上鎮潁陽社區為例 | 謝舒涵、豐懿潔、劉運珂 | 陳思超 |
2 | 從“有”到“優”:涇縣紅色文化研學平臺的提質路徑 | 孫林、高莉、丁濤 | 黃瑩瑩、張亞 |
3 | 仙草歸莘——鄉村振興背景下返鄉大學生創業收入的影響因素分析 | 王晉綸、吳軍、李自強、盛鎧 | 唐靜 |
4 | 鄉村振興視角下家校共育教育實踐中的障礙與突破——基于安徽省石板沖鄉的調查 | 周鑫、祝佳敏、項雅慧、 陶哲 | 竇思佳、張惠琳 |
5 | 管仲遺風鑄忠魂——基于潁上紅色文化與管仲文化思想融合的探索與思考 | 余念、毛雪蓮、夏正偉 | 陳思超 |
6 | 從“點”到“鏈”:鄉鎮、村民組織與企業在鄉村振興中的角色聯動 | 余曉宇、吳玉竹、高藝萌、劉志鵬、倪瑞濤、李海勇、張欣冉、唐芮、李曉鵬、洪培錫、張永立、王樂聞、田欣茹、廖贏政、韋金美 | 鐘倫鎖、沈丹丹 |
三等獎 | |||
序號 | 調研報告名稱 | 作者 | 指導老師 |
1 | 智慧環境治理技術在鄉村生態保護中的應用與推廣 | 石鑫、黃怡婷、毛瀟永、王藝璐 | 章云冉 |
2 | 數字化時代的共育之道:青少年網絡管理與親子關系的互動機制的研究調研報告 | 畢昭悅、祝奕軒、張彩霞、張馨悅、王瀅、單玉麗、陳怡、包鳳靈、余興杰 | 李妍妍、李影 |
3 | “紅”鏈融合,“制”富鄉村——集成改革視角下潁上建潁鄉番茄產業振興路徑探析 | 馬新如、馮明菊、郭余陽 | 陳思超 |
4 | 生態驅動下的鄉村振興樣本——潁上五里湖生態環境治理探索與思考 | 尹德帥、聶雨孜、李靜雯 | 陳思超 |
5 | 關于安徽省懷寧縣數字鄉村發展路徑探討 | 程娜、馬海燕、周潔、李希、蔡佳 | 李秋芬 |
6 | 六安市獨山鎮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價值提升路徑的研究 | 相千葉、黃周志、張悅、 張柏涵 | 竇思佳、張惠琳 |
7 | 傳統手工業數字化轉型與鄉村振興——以涇縣宣紙產業為例 | 石鑫、錢詩敏、張婷、吳懿杉 | 章云冉 |
8 | 從資源活化到鄉村善治:文化賦能的新范式——基于淮南壽縣的多維度鄉村振興實踐研究 | 歐林倩、周詩琪、韓可欣、陳詩琴、陳晗 | 白杉 |
9 | 紫金硯、大鼓書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 | 陳詩琴、馬晨曦、衛夢然、劉娟琳 | 白杉 |
10 | “雙減”背景下中小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水平的調查和研究 ——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上派鎮肥光社區為例 | 徐錦瑤、王子超、魯丹妮、嵇翔、李嘉欣、馮晨書、李星雨 | 張弦樂、魏亞 |
11 | 關于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半崗鎮中心學校鄉村振興與音樂鑒賞校園宣講實踐報告 | 周欣雨、吳思晗、王丹宇 | 陳思超 |
12 | 廣德市柏墊鎮鄉村旅游發展中政府職能履行表現、問題及其優化研究 ——基于鄉村振興視角 | 付靜妍、蘇芮、廖盈盈、馬浩宇 | 李娜、王艷 |
13 | “豆”志昂揚:鄉村振興背景下八公山豆腐特色產業的傳承、創新與發展路徑探究——基于淮南壽縣豆腐產業鏈深度調研 | 歐林倩、汪曼琪、周嘉怡、李家誠 | 白杉 |
14 | 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現狀與傳承意志研究——基于多元化服務型托管班體系下的調研 | 姚薈婧、方余、張雨晨、陳亦天、韓睿卿、張博涵、熊紫琪、柴成陽、徐心妍、余興杰 | 李妍妍、李影 |
15 | 多元資源協同賦能鄉村振興的可持續路徑探究--基于安徽省多地實踐調查分析 | 黃家樂、鄒智杰、楊艾果、武晴晴、劉云景 | 鐘倫鎖、陶龍澤 |
優秀獎 | |||
序號 | 調研報告名稱 | 作者 | 指導老師 |
1 | 紅色基因賦能鄉村振興:淮南市小甸鎮紅色文旅資源挖掘與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 韓可欣、陳爽、尹得智 | 白杉 |
2 | 支教賦能與基層治理協同發展研究——以淮南市社會支教為例 | 陳晗、程璐、陶晨雨 | 白杉 |
3 | 兒童心理評估視角下普惠托育服務對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機制研究——以合肥市上派鎮肥光社區為例 | 高嘉琦、魯琪靜、張慧、余爽、包杭姍 | 張弦樂、魏亞 |
4 | 潁上縣鄉村振興探訪助農企業實地調研報告 | 尤佳怡、張雯、臧文靜 | 陳思超 |
5 | 硒引產業提質效 鄉村振興邁大步——基于石臺縣大演鄉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 | 肖一遙、邵如萍、胡晶晶、鄭啟桂、齊磊、劉馨語、謝婉茹、呂祥、何宇、王露露、李思婷、任一鳴、曹良惠、夏子若、康琴、屠可可、陳仲晶、黃子念、揭道遠、王宇豪 | 楊林 |
6 | 《青年賦能鄉村振興的路徑探索——以長豐縣戴集村為例》 | 萬明何、李仁怡、孫悅、方睿 | 秦蕊 |
7 | 關于于黃山區仙源鎮參與“初心學堂”留守兒童關愛活動的社會實踐報告 | 高海欣 | 無 |
8 | 壽縣文旅與文化遺產轉化:文旅融合系統工程賦能縣域振興探索 | 周詩琪、馬思文、王瑤、肖楠 | 白杉 |
9 | 關于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實踐調查報告——以六安市金安區張店鎮松林崗村為例 | 張曉雅、李少如、賈玲 | 王認真 |
10 | 愛國主義教育實踐:以合肥市渡江戰役紀念館調研為例 | 馬紫丹、姚思彤、嚴圳俊、鮑冉、夏曉蕊、熊依夢、何符沛、張子豪、譚碩 | 鐘倫鎖 |
11 | 長安社區文明助力與基層治理服務調研報告 | 張持、楊逸 | 無 |
12 | 《返母校宿松縣第二中學宣傳合肥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 張超威、郭銘杰、董清華、張耐、郭思甜 | 董波 |
13 | 關于宿松縣教育水平發展的探究與思考—以振興學校為例 | 董樂、沈喜月、江琪、張菀霓、李路恒 | 張云兆 |
14 | 守百年匠心,探宣紙新道——中國宣紙文化園調研實踐報告 | 方蔚欣 | 無 |
15 | 《鄉村振興背景下縣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現狀與優化路徑調研報告》 | 常明杰、侯旗全、蔣志偉、吳天昊 | 戴路 |
16 | 《三夏踐初心,返校話成長》 | 劉卓明、蘇陳陽、胡錦瑞、孫文浩 | 董波 |
17 | 財政支持與生態保護的協同機制研究——基于績溪縣三下鄉實踐的調研分析 | 徐德聞、魏琪、徐舒欣、劉金龍 | 褚俊雷、褚俊雷 |
18 | 三下鄉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 吳俊杰、穆曄、胡敏杰、李闖 | 沈丹丹 |
19 | 關于對基層工作的探索與感悟 | 袁心夢、茆欣悅、付心悅 | 沈丹丹 |
附件5:
合肥大學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
專項活動優秀獎名單
序號 | 校級專項類別 | 團隊名單 |
1 | 中小學服務實踐團 | 文化與旅游學院 “青春織夢·五色繪彩”團隊 |
2 | 語言文字推廣實踐團 | 文化與旅游學院 “青春柏墊行,文旅繪新景”團隊 |
附件6:
合肥大學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
活動優秀個人名單
序號 | 學院名稱 | 姓名 |
1 | 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 余曉宇、吳玉竹、倪瑞濤 |
2 | 管理學院 | 張彩霞、吳思晗、謝舒涵、高莉、孔盼盼 |
3 | 教育學院 | 徐錦瑤、王子超、張慧 |
4 | 經濟學院 | 胡欣、張博涵、陳晗、韓可欣、歐林倩、周詩琪、尹德帥、尤佳怡、余念、孫林、汪胤欣、徐舒欣 |
5 | 能源材料與化工學院 | 王晉綸、張家愛、徐德聞 |
6 |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 | 張程峰、劉珊靈、李曉妍、吳亞、孫樂萍 |
7 | 設計學院 | 陳曦、何佳音、許嘉珍、江瀾 |
8 | 生命健康與環境工程學院 | 肖一遙 |
9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康海翔、王瑜 |
10 | 外國語學院 | 耿戈月、曹紫璐、王譽瑾 |
11 | 文化與旅游學院 | 熊紫琪、相千葉、祝佳敏、邢飛燕、張樂、廖盈盈、蘇芮、潘芮、吳奕璇、魏琪 |
12 | 先進制造與工程學院 | 陳汗廷 |
13 | 智能建造與交通工程學院 | 余興杰、郭雨欣、華梓辰、孫悅 |